近年来,在企业信息化的浪潮下,许多企业面临着无比严峻的形势——公司升级、转型、互联网+、并购融资......这些都让各企业家如临大敌。企业正逐步从降低成本和用人风险转向为企业创造价值,提升竞争力,因此“外包”业务的出现使得传统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多了新的选择。
先和小编来看一组数据:
华为:在全球有近20万员工,许多员工采用外包形式; 顺丰:“灵活用工”国内的大户,各行业有工作需求人员可以申请加入; 美团:有近300万骑手大军中,正式员工的比例仅为几万人; 滴滴:是国内 “灵活用工” 的标准典型,成为有车一族多模式创收的重要渠道; 阿里:通过“共享员工”形式租用西贝等餐饮行业员工,实现人力资源灵活流动; 苏宁:推出“人才共享计划”,实现包装、配送等岗位员工再就业; …… 不断增加的用工成本和逐渐压缩的利润空间下,让外包成为了各大名企的首选。显而易见,企业选择外包已是大势所趋! 目前,京东、饿了么、沃尔玛、星巴克、亚马逊、肯德基、麦当劳等等你知道的名企,都在用岗位外包。 “十个岗位,八个外包”也不再仅仅局限在互联网行业。 在不断增加的用工成本和逐渐压缩的企业利润空间下,企业通过选择外包,可以帮助企业控制用工成本,减少企业直接招聘员工的麻烦,避免员工流失。 但是有些人会比较关心选择外包真能为企业省钱吗?小编来给大家算一算! 企业实际经营中会产生以下成本: 1.招聘成本 中国的年龄结构很快就要变成高度不稳的倒三角形——劳动力严重短缺,人口高度老年化,经济丧失活力; 市场竞争的不断变化,企业订单的不稳定,员工养着还是不养; 招聘的成本怎么预算,预算多少合适,是个难题。 2.风险成本 现代互联网的发展迅捷,信息日益透明化,增加了员工对自己利益的维护意识,员工维权意识提升,防范员工工伤及处理员工争议所谓的风险成本日益升高; 员工维权成本低,企业败诉比例高; 企业规范用工少,员工私了可获利; 企业人力资源预算中很少出现风险预算的项目,但又不能避免。 3.维持成本 目前就业寻找渠道的多样便捷,大大降低了员工找工作的成本及对岗位的忠诚度,员工频繁离职,造成企业离职率升高,对企业而言无疑增加了额外的员工维持成本; 企业不断加强文化建设,花钱; 员工需求年年变化,怎么办?钱怎么算? 4.遣散成本 企业淡旺季及用工变动(裁员、假期、用工需求剧增)的不确定因素导致员工遣散成本的逐年攀升; 原来,老板想开除谁,谁就立马得走人;现在,老板想开除谁,人力资源部门立马算要多少钱; 原来,有订单就招人;现在,有订单先要想订单做完人怎么办? 三个月的订单做不做,五个月的订单做不做,人力资源部门怎么算费用? 5.培训成本 企业对员工技能和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,员工的培训与提升成本开始占到企业成本越来越大的比重; 产品个性化程度增加,对于生产技术要求增加,培训设备日新月异,让工人熟练掌握,培训; 培训成本怎么预算?多少合适? 以上每一点对于企业来说都是一个针对企业发展难题的解决方案,而灵活使用外包,企业便能从中获取更多的效益。 外包服务为企业用工降本增效控风险: 1.管控风险 转移合规风险,第三方专业提供劳动关系管理; 主体隔离设计,避免企业出现直接争议、工伤等记录; 灵活的用工形式,突破行业限制和规制; 第三方专业团队处理用工和争议等事务。 2.降低成本 缓解经营压力,将刚性人力成本弹性优化; 降低劳动关系管理、争议处理等隐性成本; 适应运营总部需要,集中管控,降低运营成本; 转换成本费用类型,实现总体成本优化。 3.效率提升 从繁琐的流程事务中解放出来,聚焦核心业务; 企业用工/薪酬个税/社保公积金一站式处理,安全高效; 帮助企业进行人员分类管理,提高内部运营效率; 帮助高速发展企业快速拓张、聚焦战略。 4.专业指导 轻化企业管理架构,避免组织臃肿,降低管理难度; 适应集团化共享服务中心趋势,统一管理; 专业化的第三方团队协作,提升服务质量水平; 前瞻性的政策研究和公共关系能力,助力疑难问题解决。 5.编制预算 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严格编制限制下的弹性解决方案; 工资总额预算严格限制下的灵活成本解决方案; 助力人员管理体制严格的企业实现身份区隔管理。 6.全国覆盖 解决全国化地域差异、外派以及政策经办差异难题; 实现一个平台实时数据化管理全国所有同类型员工; 借助第三方机构,满足员工社保个税等属地化需求。 7.灵活弹性 针对周期性季节性用工难题,调配劳动力,平滑波峰波谷; 缓解流动性大岗位的用工波动,保证业务延续性; 适应项目期、探索期等的灵活用工特点; 新型组织形式,大批量用工形态,提升管理弹性。